通知公告

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2016级新生心理普查正确打开方式

时间:2016-10-19       作者:学生事务部       来源:学生事务部      点击率:


2016级新生心理普查正确打开方式

各位亲爱的新同学:

入学一个多月感受如何?你可能跃跃欲试,豪情满怀;也可能心存焦虑,迷茫无助;也可能无所谓欢喜和忧愁,随遇而安。不管是哪一种情绪或心绪,如果你愿意走近它,了解它,并尝试读懂它向你传递的关于自我的信息,相信它一定会用别样的方式帮助你、丰富你。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自己走,但有些时候或许需要他人的帮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走进校区心理咨询室,我们将成为你心灵之路上的一段同行者或陪伴者。

新生心理测试也许是我们相识的第一步。每年有许多新生经由心理测试知道并了解心理咨询室,并在需要的时候,来到这里寻求专业帮助。2016级的新生们,让我们从心理测评开始,开启发现自我的成长之路吧。

为帮助2016级新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成长。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心理咨询室正式面向全体2016级新同学开展心理健康普查。

一、参与对象

2016级苏州校区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

二、普查时间

20161020日—115

三、普查方式

网络测试

四、具体事项

测试具体事项如下:

1.网络心理测评系统开放时间20161020-115。在此期间,新生根据自己时间,自行登录网站进行心理测评。

2.必做问卷SCL-90心理健康自评问卷该问卷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评问卷之一,可以帮助人们从十个方面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个测试含90道题,用时约15-20分钟,请学生根据自己最近两周的真实情况填写。提交成功后,可以在线查看结果。

选做问卷:人格测验、情绪测验等。

3.心理抽样访谈:咨询室将在各个分数段随机抽样约5%的同学,来咨询室进行一对一访谈(预计集中访谈在11月下旬,届时将有礼品赠送哦)。

未被抽到的同学,如果想对测试结果有进一步了解,可以带着测试结果联系校区心理咨询室,预约咨询师进行专业解释。预约电话:0512-62607756。地点:开太楼233室。

4.测试步骤:

1)登录人大总部心理健康中心网站:http://xinli.ruc.edu.cn

2)点击右上方的“心理测评”,跳转到数字人大的登录页面;

3)输入自己在数字人大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4)进入测评系统点击“心理测评”,完成必要信息登记并提交;

5)找到SCL-90心理健康自评问卷,点击“进入测试”,完成所有选项后点击“提交”, 可查阅测评结果;

6)点击“退出”按钮,以防个人信息泄露。

新生心理测试结束后,还将免费开放更多专业心理测试量表,如各种人格测试(帮助了解性格)、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帮助了解职业兴趣)等,这些测试可以帮助你增进对自己的了解。敬请同学们关注测评量表开放情况。

另外,校区心理咨询室为本校在籍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沙盘游戏个体、团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心理服务,希望这里能成为你在人大的心灵家园!

地址:开太楼A233

电话:0512-62607756

苏州校区学生事务部心理咨询室

201610

延伸小知识——正确看待心理测评结果

怎样看待心理测评的结果——合理参考,服务自我

对心理测评的结果,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因为心理的复杂性,因而任何心理量表的结果,都只是给被测者了解自己心理的一个参考。正规测试与非正规测试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结果更接近被测者的真实情况。因此,对心理测评的结果不可过分迷信。特别是不能随便给自己“扣帽子”、“贴标签”,然后背上阴影。完全不相信心理测评的结果也是不对的。被试者越认真做,测试的结果越准,结果的参考价值就越大。心理测评结果只表示同学们的现实心理状况,不存在“好”与“不好”的问题,只存在“准”与“不准”的问题。

我们进行的心理测评,有利于同学们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有利于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个性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发扬长处,避开不足可能带来的麻烦。所以心理测评对每位初入人大的新生同学来讲,是一次难得的自我认识的机会。

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心理测评——消除顾虑

心理测评结果主要为同学认识自己、发展自我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测评的具体结果保密,同学们可以在自己的个人页面在线阅读结果报告。

对心理测评的良好态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多了解自己:

1.尽量把自己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在问卷上。不要去猜测怎样填才是最好的。

2.测试时不要受他人影响,也不要影响他人。

3.主动地了解心理测评结果。如果认为自己需要帮助,请寻求心理帮助。

祝同学们开启一段难忘、丰富的人大生活!



上一篇:关于申请2016-2017学年研究生助研岗位的通知
下一篇:“梦想舞台”第四届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校园歌手大赛宣传视频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