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院时讯 教育教学

媒介素养进人大 王晓雄分享城市电视台节目创新策略

时间:2014-09-30       作者:文/王姝 图/豆祖辉 周栋斌       来源:校区办公室      点击率:


9月28日晚,“媒介素养进高校”公益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修远楼118教室举办。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王晓雄做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为同学们带来题为“电视新闻的‘新五化’探索——城市电视台节目创新策略”的精彩讲座。讲座由苏州校区学生事务部主任刘甡主持。

王晓雄副总编辑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大量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苏州电视台如何在新的电视生态环境下,突破层层困境,获得成功。
王晓雄副总编辑首先通过短片,简要介绍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及其在各个媒体发展时期的概况。他认为,苏州电视台之所以成功发展,在于能够“踩准媒体发展的点”,积极调整发展策略,把握时代脉搏。
讲座中,王晓雄副总编辑详细介绍了苏州电视新闻发展过程中的“新五化”,即:新电视化、新本土化、新娱乐化、新专题化、新公益化。
其中,“新电视化”主要通过《苏州新闻》、《对话苏州》这两档节目加以展开。《苏州新闻》打破了传统时政新闻无聊、枯燥的局面,强调“好看”、“好懂”、“好用”,运用同期声等技术手段,吸引受众的关注。《对话苏州》则采用当下流行的电视问政的手段,让官员直面老百姓,通过发挥媒体职能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使电视媒体成为社会监督的手段。“事实证明,这档节目也确实也解决了很多民众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政府文件的出台。”王晓雄副总编辑说。“新本土化”主要通过《新闻夜班车》栏目来阐述民生新闻如何转型升级。王晓雄副总编辑以苏州电视台针对“周克华事件”这一全国关注事件的报道和“最牛‘徐姐’”的新闻为例,总结出新本土化的理念,即“平衡好本土热点与全球全国热点的关系”。“新娱乐化”则体现在新闻处理环节上,通过“重故事”、“过程化”的呈现与编排方式,打造有角度、有温度、有锐度的新闻。

每个专题的展示,王晓雄副总编辑都采用举例、互动和讲述结合的方式,使在场的同学真正的参与到讨论之中。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王晓雄副总编辑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疑惑,介绍了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鉴别真假信息,表达了坚持新闻操守的重要性。王晓雄副总编辑对同学们表示,“希望作为21世纪的新记者,要借助互联网,提高对新技术、新观点的学习和把握能力。”
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讲座结束后,来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王利同学说:“这个讲座让我获益匪浅,虽然我没有学过新闻,但是今天的讲座使我对电视媒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更加理性客观地去看待新闻,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本次讲座是苏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媒介素养进高校”系列工作的一部分,旨在贯彻落实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深入推进苏州市新闻战线“察舆情、察民情、察己情、转作风”活动,提高在苏高校师生的新闻媒介素养,加强新闻单位与高校的交流合作。

(编辑:伟明)



上一篇:苏州校区艺术与文化鉴析开讲 王卫平首讲吴国历史与文化
下一篇:艺术与文化鉴析第二讲 钱怡解读苏州园林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