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院新闻 学术科研

冯寿农教授:莫迪亚诺研究的先行者

时间:2014-10-27       作者:文/朱峥峥 王利       来源:《人大江南报》编辑部      点击率:


10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语教学科研中心主任冯寿农教授也收到他的同行和学生一封封短信的祝福,因为他早在1986年就开始研究莫迪亚诺小说,同行们盛赞他有先见之明,他的研究有前瞻性。为此,我们特约采访了冯寿农教授。

说起选择莫迪亚诺做博士论文研究时,冯寿农教授笑了笑说:“这也是一个偶然,没有什么先见之明。”1986年,冯寿农教授被教育部选派赴法进修。那年,机会很好,进修生可以攻读学位。他准备赴法攻读博士,出国前必须填好表,表格中要草拟一个博士研究计划,时间很短,三天内就要交表。在此前,他读过莫迪亚诺的一两本原版小说,印象较深,匆忙之际决定把研究莫迪亚诺的小说作为博士研究课题。来到法国巴黎八大,导师面试时,对冯寿农的选题既惊讶又高兴。惊讶的是当年莫迪亚诺才41岁,在法国有一点名气,但法国文学界还没有开始系统研究这位年轻的作家,而面前这位来自中国的与作家几乎同龄的36岁的小伙子,竟敢研究新作家莫迪亚诺;高兴的是,这将开辟一个走在法国研究之先的新课题。

冯寿农教授回忆说,当时他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在法国,几乎找不到参考资料,只有报刊上零星的报道和采访。他几次想打退堂鼓,放弃这个研究课题,但导师死死不放,不让他放弃或改换研究课题。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刻苦学习。翌年,他成功地通过了DEA(深入学习文凭,博士的第一阶段文凭)论文答辩。回国后边工作边继续作博士论文。1989年,他在中国社科院刊物《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论莫迪亚诺小说世界中的全息结构》。这篇文章是国内最早研究莫迪亚诺的论文之一。九十年代,他又在《法国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世界文学》等重要杂志发表论文《寻找失去的自我》(用法文撰写)、《荒诞与现实—兼评莫迪亚诺的小说》、《莫迪亚诺的解构主义诗学——评他的抗战文学“占领三部曲”》等论文,并翻译了莫迪亚诺《陌路人》、《来自遗忘的深处》两本小说。经过多年艰辛的研究,他写成了近350页的博士论文《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世界里的身份问题》,在90年第二次出国时,他终于成功地在法国通过答辩,获得法国文学博士。

冯寿农老师指出,莫迪亚诺小说文字优美,语言精练。他的早期作品主要针对当代人的生存状况,探讨人的身份问题,从而揭示了当代人在这个“奇怪的时代”的两难选择。莫迪亚诺小说里的人物多是卑微的小人物:“失忆症人”、“海滩人”、“陌路人”等,他们在世上生存轻如“鸿毛”和“稻草”,飘渺不定,只有通过回忆过去,寻找“祖国”,寻找“父亲”,寻找自我去确定自己的“根”,尽管寻找的结局仍是未知,但寻找过程的一个个“停锚点”构成了一种可能的人生轨迹。莫迪亚诺的小说笔调凝重、悲怆,充满寓意和哲理。

谈到莫迪亚诺在中国知名度不高,冯寿农老师表示,莫迪亚诺的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而是幻觉、梦游、现实相结合体,没有具体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小说常常营造了一个扑朔迷离、虚实相间、时空重叠交错的世界,读者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法国文坛上,莫迪亚诺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在法国家喻户晓,深受读者的喜爱。但由于国内对莫迪亚诺作品翻译较少,研究的论著也屈指可数,在中国了解甚至读过莫迪亚诺小说的人并不多。但他相信,随着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必定掀起一股“莫迪亚诺热”。

相关链接:

【印象·姑苏】Monsieur Feng和他的法语人生

(编辑:伟明)



上一篇:孟庆轩教授被授予“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科教领军人才”称号
下一篇:“法治中国与人权”理论研讨会在苏州校区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