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科研

    “国际化办学与法语教学改革”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

    时间:2016-04-16       作者:文/图 党群工作部       来源:党群工作部      点击率:


    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以及法语教学与改革经验交流,4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协办的“国际化办学与法语教学改革”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副校长Yann BISIOU,法国驻华使馆语言教育与体育合作处负责人裴雅琳(Jacqueline PLESSIS),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志清,江苏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调研员俞晓南,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主任夏芳,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田庆生、刘成富、吴泓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涉外办学质量保障部副主任何培、唐振福,以及全国各开展国际化办学的中法(中欧)学院院长、各高校法语专业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等百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兼国际学院、中法学院院长朱信凯主持。

    伊志宏副校长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随后她介绍了人大中法学院的有关情况。伊志宏副校长说,中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开拓性尝试,旨在融合中国和法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行走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在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国合作高校的大力配合下,中法学院始终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和优化国际教育合作,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法语教育基地、我国重要的跨东西方文化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化办学和法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伊志宏副校长表示,此次论坛汇集了全国诸多国际化办学单位负责人和各高校法语教学的专家学者,希望大家能够借助这次会议的机会,就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国际化办学、如何更好地开展法语教学改革充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生建学秘书长在致辞中首先高度肯定了人大中法学院在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中取得的优异成绩,随后他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生建学秘书长说,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新局面是当前国际化办学亟需思考的问题。他建议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衡量国际化办学目标和成效的标准,努力实现全球范围内高校的互补共赢,切实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生建学秘书长表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将继续全力支持高等学校与外国知名高校合作培养人才,鼓励高校引进境外先进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裴雅琳(Jacqueline PLESSIS)女士首先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随后她介绍了语言教学改革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挑战。她表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法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离不开各法语教学单位的大力支持。她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通过学术研讨、对话借鉴,逐步研究和解决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努力实现国际教育的公平正义。

    李克勇校长在致辞中对人大中法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在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高校的合作开创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办学的先河,人大中法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已经是成功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李克勇校长寄语中法学院学生,希望他们牢记使命、刻苦学习,努力发展成为中法友谊桥梁的建设者、未来国际事务的决策者。他号召参加会议的嘉宾学者围绕“国际化办学和法语教学改革”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讨论,确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Yann BISIOU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可以作为中法学院法方合作院校的代表参加此次论坛。他认为,在法语国家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和法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是中法两国高校的使命。正是基于这样的愿景,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三所高校合作成立了中法学院,并不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他希望借助此次论坛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法语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搭建好中法两国交流的文化桥梁。

    俞晓南调研员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人大中法学院的办学成果和社会声誉,随后他介绍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俞晓南调研员重点介绍了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的有关情况,并表示,江苏高等教育始终坚持高端引领,精心挑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办学水平高的合作院校,并在全力支持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专业的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们能够在此次论坛中总结经验,分享交流,探讨问题,相互借鉴,努力开拓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局面。

    夏芳主任首先代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作为教育部直接批复的我国首个、也是至今唯一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愿意与大家一道,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不断探索开放性的新体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夏芳主任认为,人大中法学院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可行性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她希望中法学院充分利用苏州工业园区的各种优势资源,为推进国际化办学与法语教学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题报告阶段。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田庆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院长朱信凯教授,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刘成富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长徐真华教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李志清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报告。主题报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与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文新教授主持。

    田庆生教授做了题为“19世纪法国小说”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十九世纪法国小说的发展历程,重点强调了科学发展与文学的关系。随后,他分三个时间段分别介绍了十九世纪各个时期的法国主流小说题材及代表作家。最后,他鼓励相关高校通过演绎文学作品的教学形式,达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朱信凯教授的主题报告围绕“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这一话题展开。他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系统生动地阐述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对于在国际事务中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大意义。随后,朱信凯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的办学历程和发展模式。他表示,苏州校区是全国异地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典型代表,中法学院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化办学的先行者,有责任、有义务在中外学科融合与发展、国际化教学与科研新体制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

    刘成富教授以“法语教学改革与非洲文化”为主题,向与会嘉宾阐述了在非洲建立中法战略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他表示,当前非洲地区对法语人才需求量大,但在我国法语教育领域中对非洲的研究十分欠缺。因此,我们需要独辟蹊径,在法语教学中开设更多有关法国历史、非洲文化和非洲历史的课程,这要求法语教师不断增强对非洲国家和非洲文化的了解。

    徐真华教授带来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法语教育”的报告。他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要注意加强英语和法语教学并驱的教育进程。一是努力提高法语教学质量,改善法语教学方法,打破陈旧“大学法语”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听说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弱的尴尬局面;二是培养多元化人才,鼓励学生辅修学科跨度大的第二专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法语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端正教学态度;四是既要重视学生话语需求,又要重视话语能力的培养;五是警惕“碎片化”学习,提倡和鼓励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李志清教授做了主题为“合作共赢”的汇报。他首先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随后阐述了中国海洋大学与法国相关高校开展的“2+2”合作办学模式,并详细介绍了该模式下的学生选拔、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课程安排等情况。李志清教授表示,法语专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应该努力加强对外联络、开展与法国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当天,会议还举行了三个分论坛,全国各开展国际化办学的中法(中欧)学院院长、各高校法语专业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外合作办学、法语教学改革、对外合作模式探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编辑:海强)



    上一篇:石佳友教授主持科研项目获 “中国人民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联合种子基金”立项资助
    下一篇:2016“中法卫生法研讨会”在苏州校区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