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院时讯 教育教学

从苏州到苏州街——国际小学期的学习与生活

时间:2015-07-23       作者:文/张瑞 图/教学二部       来源:教学二部      点击率:


从苏州到苏州街,从中法学院到人大本部,这个暑假,我们历经1200公里,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国际小学期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小学期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同学,通过对经济、文化等个方面的学习与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对中国的认知。国际小学期对校内学生免费开放,我们中法学院共有154名同学选课159门次,全英的授课模式,既提高了我们的英文水平,也为我们创造了自由、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7月5日,开学前一天,从台风梅雨席卷的苏州到燥热雾霾笼罩的北京,对陌生城市的茫然,对崭新学习生活的期待和将要到本部的忐忑交织在一起,我们拖着箱子走在拥挤的人群里,走在去人大的路上。

兜兜转转跨过大半个校园,来到橘色的知行1楼。学院老师、负责联系的同学早早等在那里,我们拿着报到单,领到钥匙和红色的中法学院胸牌,看着自己的名字被轻轻划上对号,坐上通往寝室的电梯。推开门,是出乎意料的宽敞、明亮、整洁。床铺干净清爽,桌椅排列整齐,小伙伴们一起抱回一大堆生活用品,办了本部一卡通,品尝了好吃又便宜的食堂,开始了一个月的崭新生活。

小学期的课程并不紧凑。我选择的课程每周有三节课,一次三个半小时。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来自印度超有气质的老师鼓励我们随时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见解。30个人的班级分为6个小组,完成3次pre和三篇论文。从第一次的生疏、照着念、凑时间,到最后一次大家一起在咖啡厅找一天的资料,努力精确论文里每一个单词,一次次练习背诵演讲内容,学着用各种软件做ppt,用对话、情景、报告等多种方式掐着时间进行展示,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枯燥的知识,更是对所阐述国家的更全面的了解、对pre和论文流程的熟练。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一群有着不同经历、擅长不同方面、但一样可爱一起奋斗过的伙伴们。

课程之余,我们不仅走遍了人大的校园,也感受了帝都的独特韵味。我们从树木掩映的小小一勺池畔走出,在故宫和国博里感受历史的厚重,也在西单和王府井体会现代的气息。在圆明园的亭子里听老爷爷用地道的北京话大谈中国政治,也在南锣鼓巷热闹主街旁边的巷子里,让坐着小马扎的民间艺人画了并不像自己的肖像画。走在人群里、挤在地铁里,走在奔向小伙伴和美食的路上。

小学期就要结束了。短短一个月好像掀起了幕布的一角,让我们看到了北京,也看到了整个世界。我们,明年再见。

(编辑:桑明旭)



上一篇:中国发展经验解析第七讲 贺雪峰解析城市化的中国道路
下一篇:风正姑苏扬帆起 一路前行一路歌——中法学院特色教学发展纪实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