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院新闻 教育教学

卢荻特聘教授做客苏州校区 分析中国经济变革前瞻

时间:2014-12-02       作者:教学二部       来源:教学二部      点击率:


11月27日下午,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卢荻先生在修远楼119教室,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中国经济变革前瞻——‘新常态’,还是‘黄金时代模式’?”的讲座。

讲座开始,卢荻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当前建立在“新常态”概念之上的决策导向,他指出,目前与此相关的两个论题分别是:中国经济备受金融-债务风险的困扰,其根源在于生产性部门本身的增长动力衰减、利润率下降;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衰减,其首要根源是“人口红利”的渐趋消失,也即劳动力增长的放缓。以此两个论题为依据,目前主流舆论所塑造和要求的政府决策导向是调整,明确而言就是以“可接受的经济增长率”为前提,依靠紧缩和市场化改革尽量消除风险。
卢荻教授指出,中国的现实并非如此,当前的金融泡沫和风险,是源于金融部门本身的缺陷,不是源于生产性部门的衰退,前者甚至还透过经济金融化趋势负面影响了后者。此外,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而非劳动力增长,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自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
此后,卢荻教授通过对1950-1970年代先进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发展模式的介绍,提到了其对于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启示:在生产领域,它要求资本-劳动比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在分配领域,它要求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率同步增长。这两项条件结合起来意味着产出中的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大致稳定,从而又意味着消费和产出的同步增长;最终结果就是保障了稳定的利润率,而这正是持续的投资和产出增长的基础。接着,他通过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得出结论:自19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动态和体制安排,在各个关键层面上,呈现出走向“黄金时代模式”的趋势。但是,中国自2008年以来的决策导向和实际发展,却向经济的金融化和投机化发展,以至于形成泡沫和系统风险,从而使政府决策转向聚焦于压缩和调整。

讲座中,卢荻教授以丰富的数据、表格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并基于自己对经济的深刻认识,旁征博引,拓展了同学们看问题的思路。讲座最后,卢荻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卢荻教授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本学期承担中法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

(编辑:王姝)



上一篇:艺术与文化鉴析第八讲 盛小云展演苏州评弹艺术
下一篇:促进交流提升质量 中法学院本学期“听课月”活动圆满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