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学院新闻 学术科研

第九届人大独墅湖金融论坛暨湖畔论坛圆满举办 两岸学者聚焦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

时间:2019-10-14       作者:文/科研与研究生部 图/党群工作部       来源:科研与研究生部      点击率:


10月12日,第九届人大独墅湖金融论坛暨湖畔论坛——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研讨会在苏州校区举办。

本次论坛以“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为主题,吸引了两岸几十位专家学者报名参会。出席论坛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苏州校区党委副书记、丝路学院副院长黎玖高,苏州校区党委书记方蔚玮,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金融系系主任林士贵,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财务工程中心主任廖四郎,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杨晓文教授、林建秀副教授、李文杰副教授和蔡明洁老师,台湾中信金融管理学院校长施光训教授,国民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中信金融管理学院周继祥教授,台湾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蔡政文教授、许振明教授、郑钦哲副教授、徐珮菱助理教授和陈昆皇助理教授,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副院长徐涛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余津娴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赵劲松副教授,兆丰银行行长杨敬夫,兆丰银行副行长邱仲庆,兆丰银行副行长洪丽敏等,广发银行总行法律合规部经理、广发银行苏州分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曹利松,中国贸促会苏州分会以及来自苏州商会金融专委的江泰保险经纪、平安银行、东亚银行、民生银行、简文律所、南通三建商务金融版块等业界专家。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张晨副教授,苏州高金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国际学院金融与商务管理系主任胡德宝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教授、金融大数据实验室主任王鹤菲,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教授孟庆轩,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中法学院金融系系主任徐星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助理教授江风等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硕士和中法学院金融专业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中法学院经济系系主任林承铎主持。

在开幕式致辞中,黎玖高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苏州校区的基本情况和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的特色优势、培养模式、办学成果等。黎玖高指出,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是中国人民大学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他表示,本次论坛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为契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江苏省台办、苏州市台办及学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很荣幸邀请到了来自宝岛台湾的专家学者们来共同参与本次学术会议,他希望通过学术会议的交流,沟通起两岸的教育合作,促进教育交流。最后,他对关心、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为大家带来一场高质量的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学术盛宴。

林士贵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在多个学科方面均有应用,尤其是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他分享了自己在美国Stanford、Berkeley、UCLA等高校访问时的经历,认为AI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施光训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受邀参加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论坛,并简要介绍了台湾中信金融管理学院的情况。他表示,两岸商业和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希望能够加强两校合作,促进两岸学术交流。

胡德宝回顾了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的创办历史和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学科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成果。金融风险管理学科是为中国金融行业培养一流的风险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所展现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在主题发言环节,四位资深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许振明作了“金融科技创新及金融业风险控管以避免金融危机”主题发言。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金融业风险控管与金融科技创新两方面的分享,尤其强调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他提出了金融发展不必然使经济稳定成长的观点,资产市场泡沫、银行信用泡沫、金融机构倒闭风潮所造成的不确定性都是促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一旦出现金融危机,会造成经济不稳定。他表示,金融科技的创新能促进两岸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两岸如果能够加强金融技术合作,定能创造出互利共赢的局面。

徐涛作了“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主题发言。他认为,金融作为经济体系组成部分,不能被孤立看待。金融产生于实体经济,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离开实体经济金融就是在空转,并表示金融科技离开实体经济会造成风险爆发。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直接来源于实体运用,与实际交易相结合,支付和借贷是金融科技公司最集中的领域。

廖四郎作了“人工智能在交易与风险管理之应用: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例”的主题发言。他进行了深度学习代表算法CNN应用案例的探讨,通过将一维时间序列资料(如股价)二维化(即图形化)的方式比单纯输入时间序列数值能得到更多资讯,更具有盈利能力。他还对CNN模型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若模型能容纳更多方面的资讯(如公司财报资料、市场新闻等),进而构建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会取得更稳定的超额收益。最后,廖教授指出,目前金融与数据科学复合人才仍处于短缺状态,鼓励各位同学抓住机会、刻苦学习,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王鹤菲作了“金融机器学习及其在A股的初步探索”主题分享,她表示很高兴看到人工智能正在走入主流经济学家的视野。机器学习为实证金融研究提供了很多工具,近些年来数据量在加倍扩大,在大数量集下我们要对数据做降维处理她在资产定价理论中增加了对投资者情绪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投资者情绪分析预测股票价格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投资者情绪变量的股票预测模型优于基础股票预测模型。

当天下午的活动以主题论坛的形式进行,共分为三场论坛,每个论坛有三至四位专家发言,并在发言后和其它参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论坛一的主题为“金融科技与银行企业风险管理”,由许振明主持。

杨晓文阐述了ESG之实践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己研究指出,依据“Thomson Reuters”数据库的企业ESG政策绩效评分,台湾企业实践ESG对于绩效表现以及风险在近年来是有显著之影响。

徐珮菱从机器学习应用于企业预测性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市场守门员角色。机器学习的架构为“输入数据—筛选关键变量—建立预测模型—依据结果进行交易”,以机器学习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与传统预测方法有本质区别。

余津嫺以Fintech专利数据为例,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性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银行的贷款质量和获利能力。不同金融科技对银行绩效也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市场设施类对银行绩效整体起到正向影响,其它都具有两面性;整体上看,支付类和借贷类的影响更为重要。

赵劲松运用中国商业银行的证据,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抑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MCE)但提升了银行的技术缺口比(TGR),且对技术的提升作用比对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她强调,不同金融科技种类对效率的影响有差异。

论坛二的主题为“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由胡德宝主持。

徐星美首先从定义、种类、主要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详细地介绍了金融科技。随后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转入对金融监管的讨论,他认为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有以下三方面:适应性监管、试验性监管和以数据驱动的监管科技。

林士贵的发言主题为“运用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建构P2P信用评分模型:以Lending Club为例”。在研究过程中,林士贵也发现已有文献使用类似的研究方法结果却显著不同的原因,不同**入回归的控制变因不尽相同,且虽然样本皆出自Lending Club,研究者所提取的时间段也不一样,导致研究结论略有不同。

陈昆皇认为上市柜公司失败会造成投资人、银行及对市场产生重大冲击,因此预测公司是否下市柜一直是财务危机预警课题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财务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财务状况与财务变量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难以利用传统的统计方式来建立预警模式。他提出新颖的人工智能技术,称为PSODT,其预测准确度为97.01%,Kappa为78.88%,均优于LR与SVM方法。

论坛三的主题为“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由孟庆轩主持。

林建秀提出了一个基于风险的资产定价框架,包括套利、动量、价值以及货币市场风险四个因素。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套利因子与股票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创新有关,而动量因子与股票波动性、融资流动性风险和滞后短期利率的创新有关,价值因子与股票波动性、滞后违约价差和滞后期息差的创新有关。虽然投资者需要补偿在全球市场状况恶化时表现不佳的套利策略,但他们将为在全球市场状况恶化时表现良好的动量策略买单。此外,股市波动的积极创新,以及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和滞后的短期利率都是这一时期的好代理人。

江风探讨了金融科技与中国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近年来,绿色金融在中国大陆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其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积极影响也已初步展现。针对金融科技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江风给出了以下四个方面: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人工智能技术(AI)和区块链技术。

李文杰探讨了家族企业接班与首次公开发行的关系。他认为创业者愿意推动IPO来补偿非家族管理的退出,以促进继承者顺利的所有权转变。股权继承问题是IPO意向的一个非常有力的预测因素。“雄心勃勃的孩子”和“不情愿的父母”同时预测了家族企业的IPO试验。管理团队的现金考虑将是家族企业追求IPO和所有权公布的一个关键问题。

林承铎列举了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务的具体实践:“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网络支付布局、征信体系、P2P、众筹模式的发展、金融科技等。随后有详细剖析了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案例,包括蚂蚁金服、腾讯金融、华为金融、百度、京东、小米等。最后给出了商业银行向智能银行转型的布局,可以从场景化体验、轻型银行、网络支付、业务智能化、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合作、无人银行等维度考虑。

主题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为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同学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人大独墅湖金融论坛暨湖畔论坛为金融领域的学术研讨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聚焦金融前沿,广受社会关注,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本届独墅湖金融论坛由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台湾中信金融管理学院共同举办。


(编辑:金红玉)



上一篇:胡德宝副教授著作入选“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下一篇:第十二届北京地区高校数学学院(系)院长(主任)论坛在苏州校区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