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栖江南花满枝:中法人依旧在路上
时间:2022-06-01 作者:张善辉 来源:学生事务部 点击率:
作者简介
张善辉,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2017届法语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中国毕佛听写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辩手”、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以及历年奖学金等荣誉;曾在法国PIPPA出版社、中国银联巴黎分公司、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语部、NPD Group法国市场调研公司、法国国家电视台Franceinfo频道、新华社巴黎分社等单位实习。硕士期间继续跟随中法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在法国索邦大学攻读国际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目前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语频道担任主持人、记者;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担任法语播报。
时光荏苒,转眼中法学院已经成立十周年,我于2013年-2017年有幸在人大中法学院学习,硕士期间跟随中法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在法国索邦大学继续深造。毕业5年后回顾求学时光,依稀仍然看见2013年9月第一次来人大中法学院报到的我,离家的紧张、对未知的懵懂而好奇。那个时候的我一定没有想到,未来四年在人大中法的学习和生活将会变成一幅奇妙的画卷。画卷里有中法学院的严谨教学,有咖啡厅内同学们为组织社团活动的激烈辩论,有夏日乐湖上怒放的荷花和红嘴的黑天鹅,有法国索邦大学古老而恢弘的图书馆,有初秋姑苏烟雨中沁人心脾的桂花清香,也有冬天在巴黎考完试以后和法国同学看着雪景、在学校旁边的面包店吃到第一口三文鱼咸塔(Quiche)的满足。
人大中法学院,对我来说不是一幢楼、一个地点,而是由说着中文、法语或英文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苏州、巴黎、北京三个地点构成的一段奇妙的回忆。本科和硕士的五年中,我自由自在地汲取知识、培养能力、探索自己的兴趣点。本篇文章里,我将按照时间顺序讲讲我本科四年的经历,以及如何探索自己兴趣和职业道路的过程。我的经历可能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还记得,2013年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语(国际财经传媒方向)专业第一年在北京招生。开学第一天,来自不同省市的三十多位同学都穿上了人大红T恤,彼此观察着对方,生疏而客气。后来,从中国到法国、再到毕业,大家一起走过了四年时光。也是第一次,我开始住4人集体宿舍,和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学习处理和室友之间的关系。从洗漱安排到何时熄灯,慢慢地彼此之间都更加默契。
在高中的时候,以为到了大学可以放缓节奏,结果发现学院专业设置的课程种类和内容都很多。大一和大二两年,我们当时有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新闻学院、经济学院老师来苏州授课,而法方专业课当时是由法国三所合作院校的教授飞到中国来授课,内容涉及经济、金融、管理、法律、传播、社会学等学科。由于在中国逗留的时间有限,我们的一些专业课需要在2-3周内上完,课程的密度和强度也可想而知。课最多的时候,从早八点到晚十点,除了午休的2个小时以及晚餐时间外,所有时间全部是上课状态。如何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高效完成作业,成为了当年所有同学面临的问题。
大一时同学们一致感觉,中方的专业课,如新闻、金融、微积分等,因为语言无障碍,因此进展更快,讲课也会更深入。虽然法方专业课的老师会为照顾同学们而放慢授课速度,不过因为中方和法方课程中有一些相似的知识点,有些内容我们会发现已经在中方的课上学过了,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法方课程的理解,加快了课堂进展。到了大二,我发现无论是中方还是法方的课程,内容都非常意思,有时仅仅是观察比较中法两方老师如何在专业课上开展教学就非常有趣。
除了上课好好听讲以外,我们也自发地组成了学习小组课后进行讨论。有时候,针对个别法方专业课,我会用中文帮助其他同学再捋一遍法国老师讲课的内容。现在回看当时,其实是把通过法语输入的知识用中文再输出的过程,不仅帮助了同学,也让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大二下学期考完TCF/TEF(法语等级考试),准备大三出国前,当时的法语外教Thomas Malischewski教我们,到了法国后,上课做笔记时要会用缩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重点,回家后再把笔记录到电脑里,相当于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复习。来到法国后,这个建议刚开始很奏效,但是后来因为课堂内容太多,没有时间再录到电脑里,就只好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争取课堂内容一遍就记住。现在Thomas Malischewski老师在上海教书,希望他一切都好!
除了繁重的课业之外,大一大二两年我还参加了不少学校活动:主持人大赛、中国人民大学模拟联合国大赛、法语朗诵比赛、代表学院参加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的科技比赛、在江苏苏州和湖南邵阳支教、在北京举办暑期西方经典读书会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开拓了眼界,结识了许多不同专业和学校的同龄人,也锻炼了自己在公开场合的演讲能力。
2015年9月,我第一次来到巴黎,看着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或是法国本地人、或是移民二代、或是外国游客,我也开始扪心自问,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对什么感兴趣?在上课之余,我开始观察巴黎这座美丽又复杂、古老又富有朝气的城市。
十月份某天的傍晚,从索邦大学坐落在巴黎拉丁区的老校区交完材料出来,我漫步在圣米歇尔大街上。我路过一家书店门口,红色的门、红色的窗框,隔着窗户可以看到温馨的黄光下是一整面墙的小说和摹本。怀着好奇,我推开门,风铃轻轻作响,迎接我的是一位法国女士Brigitte Peltier.攀谈中,她向我介绍了她的出版社和书店主营书目,并且很欢迎我来做一份和出版相关的实习。就这样,我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实习,Brigitte也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我当时是每周六去出版社实习一天,一直到第二年的六月份。九个月的时间中,我对出版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很幸运地见到了一些法国作家、诗人。第二年的暑假,我还在中国银联巴黎分公司实习,做市场和传播方向的实习生,提高法国商户对银联卡的受理度并且和一些法国企业一起组织推广活动。最忙的时候是周一到周五在银联实习,周六在出版社实习。除此之外,我大三一年还积极参加在巴黎的学生社团活动,接触到了许多和我同龄的法国学生,在各类活动组织中锻炼自己的“大心脏”。
大三在法国留学的一年,买书(新书和旧书)占了我最大的开销,当然在二手书店“闲逛”和“淘书”也成了我周末的乐趣。2欧淘一本书,在咖啡店露台上抿一口咖啡、翻一页书,看着书籍原主人细腻的批注,会心一笑……这应该算是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吧。
大四是收获的一年。经过了大三在法国的历练,大四时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了第九届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当时中法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为我骄傲。感谢中法学院老师们严谨的教学和无私的帮助,冯寿农教授、林婷、谈方、张莉、张霞、王雯馨、李舒婕、陆一琛等老师的支持让我鼓起勇气站在了全国高校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后来,我选择继续中法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即大四等同于法国研究生一年级,第五年赴法就读研究生第二年的课程。
参加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时与中法学院指导教师合影
在人大中法学院的四年是多彩的、充实而自由的。今天的我,很荣幸也很幸运成为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法语主持人。在CGTN法语频道,可以和非常优秀的同事合作切磋、有许多出差和采访机会、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有意思的人,有机会参与大型活动的报道。最自豪的一点,是可以在这个重量级平台上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有幸担任闭幕式法语播报主持人,让全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感受中国的繁荣与力量。
张善辉在CGTN法语频道主持节目
张善辉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播报现场
现在回看,在人大中法学院的一点一滴都为我的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事求是”的人大校训和人大精神依旧激励着我继续向前走。转眼,人大中法学院成立已十年,作为校友,我深切感谢人大中法学院的栽培,祝愿中法学院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更多相关阅读:
下一篇:学长学姐述体验:落叶归根,不负人民 |